top of page
【形式與內容的平衡】
一個家庭,形式太多,內容必然不高;但是如果形式太低,表示內容也快垮了。內容好,形式也感覺好,當外在形式不好,內容必然差。從哪裡救起?把包裝包好,不要流失,然後整頓內容。安內必須攘外,攘外必須安內,各有先後,重點在於有沒有能力處理先後,然後產生形式與內容的平衡。...
3月17日讀畢需時 1 分鐘
【遊必有方,想必有覺照】
「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同樣地,法性在,不能亂想,想必有覺照。修行人出門一定要有理由、有正因緣,否則就像遊魂一樣,當靈魂不能自主時,就危險了。
3月17日讀畢需時 1 分鐘
【不理他、不管他、看他如何】
人都有一種抵抗自己、抑制自己的心理,為了不讓自己受驚、受怕,就會製造一種掩蓋物。臉上裝著很不在乎,其實心裡很波動。這也是一種觀照,當你的內外不一致,當你的面具失靈而與裡面的心不合時,你的心會急躁、不平、不快樂。為什麼快樂很難求?因為你不明許多事物,也不能轉化時間與空間,因為...
3月17日讀畢需時 1 分鐘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