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宗教信徒與智慧行者】
宗教就是,收集心靈不具足、智慧不一的人,重新組合成一個團體。這樣的團體只有一個人可以帶領,其他都是徒眾。真正的修行,不叫信徒,都是智慧者,只是智慧的大小不同而已。最常見的宗教現象是,大師父走在前頭,後面跟著一群彷彿揪著臉、哭喪著臉的信徒,列隊奏樂,容易給人不好的想像,好像要...
3月16日讀畢需時 1 分鐘
【無,不是空無一切】
修行要有慈悲智慧,要有寬大的心。何謂寬大?簡單一字,「無」。「無」,不是空無一切。世界若不存在,也就不存在你和他,那麼什麼事也沒有,也就不存在修行。要能同時「存在而不存在」,在「有」當中體會「無」,這就是修行的關鍵。佛法講的「一切如夢幻泡影」,不是消極的語言,反而是內在積極...
3月16日讀畢需時 1 分鐘
【虛妄唯識˙真常唯心˙性空唯名】
真如之常態,相續不斷,一定是唯心;用意識去分別真如,那麼必然是虛妄。所以說,「虛妄唯識,真常唯心」。至於「性空唯名」,如何知解?物的本質是空,不管有相性、無相性,只要有性,就是有相物、可觸物,凡是物,不會永遠存在,只是暫時存在,或長或短而已。既是暫時存在,所以是假名,因名而...
3月16日讀畢需時 1 分鐘
【無明貪慾盡是菩提】
「無明貪慾盡是菩提」的意思是,對於大乘法,無明貪慾也是一個法則。其中的關鍵在於,心能否知解唯識,能否以無量無邊的心為主,如果不能,貪慾怎麼會是道?無明怎麼會是道?若有人說:「既然『直心是道場』,那我很直心,直接搶你。」這不是直心,是盜心、妄心。
3月16日讀畢需時 1 分鐘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