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擇善固執的唐三藏】∥小故事∥
孫悟空跟著唐三藏西天取經時,覺得唐三藏實在是笨蛋。明明是妖精,他還說不是,已經證明給他看,他卻說要心懷慈悲。孫悟空一氣之下辭職,跑回花果山,寧願幹他的猴王去,還得觀音菩薩派人到水簾洞求他復職,條件是他也可以成佛。孫悟空是齊天大聖,已經不會死了,陪唐三藏去西天幹嘛。他的師弟,...
3月17日讀畢需時 1 分鐘
【驚嚇後的了悟】∥小故事∥
兩個韓國和尚要到中國取經,半路累極,晚上便就地休息。半夜口渴,要找水喝,看到月亮照出水光,喝得十分甘甜可口。早上一醒來,哪裡有什麼水?!四周都是墳墓,後來看到屍水,嚇了一身冷汗!悟了一切如夢幻泡影,不再取經,便回韓國。被屍水嚇得明心見性,突然了悟,從此心無掛礙,反正都要死,...
3月17日讀畢需時 1 分鐘
【賊兒警察相見歡】∥小故事∥
偷東西時,看到警察就害怕,這是小賊,不是高段的。大賊看到警察還會跟他哈啦哈啦的,「怎樣,你業績好嗎?」已經賊到爐火純青,表面上根本看不出來。警察還是懷疑他剛剛來這裡幹嘛,賊說,「大家都可以進來,為什麼我不可以進來?你不是也進來了嗎?」警察啞口無言,又沒證據,也就做罷。此賊可...
3月17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未來自我了知】∥小故事∥
很多傳統故事裡,書生還沒上京趕考,就被他人說中一輩子會怎樣怎樣。那時候還會有什麼前進力?明天還沒到,說明天一定會死或明天一定會怎樣,被恐嚇得只好出家。未來還沒到,怎麼會說中,那是愚蠢的。自己了知是可以的,被他人說中是愚蠢的。...
3月17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可以有惑,不能有疑】
沒有到究竟圓滿,必然有塵沙惑、細微惑,未到真如,必然有幾分惑。但是不要有疑,對眾生不要有疑,對諸佛菩薩不要有疑,對自性不要有疑,最多只能有惑,慢慢解這個惑,才能達到願行。
3月17日讀畢需時 1 分鐘
【形式與內容的平衡】
一個家庭,形式太多,內容必然不高;但是如果形式太低,表示內容也快垮了。內容好,形式也感覺好,當外在形式不好,內容必然差。從哪裡救起?把包裝包好,不要流失,然後整頓內容。安內必須攘外,攘外必須安內,各有先後,重點在於有沒有能力處理先後,然後產生形式與內容的平衡。...
3月17日讀畢需時 1 分鐘
【遊必有方,想必有覺照】
「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同樣地,法性在,不能亂想,想必有覺照。修行人出門一定要有理由、有正因緣,否則就像遊魂一樣,當靈魂不能自主時,就危險了。
3月17日讀畢需時 1 分鐘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