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五八果上轉】

學做人要怎麼學?學聖人,可是聖人學不會,一下子變小人,想要禮義廉恥、內聖外王,可是一下子又起心動念、雜念叢生,跳來跳去跳不完。大乘直接跳到佛,「佛,弗人也」,你不是人,不要學人,乾脆直接果地因上修,也就是唯識裡面講的「六七因上見、五八果上轉」。「六七因上見」,六指的是意識,七指的是跳躍識,靈感跳躍出來的意識,「六七因上見」是要見你現前的緣起──人,見人,見能用心的人、見善良的人。「五八果上轉」,五指的是身,八指的是賴耶識,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中,第五根便是身,要把你的身直接改變,變成菩薩身、佛身,把佛性、賴耶識性直接放進你的腦門、注入你的身體。常記得你是菩薩,「人」只是含著,你的心就不會有很多生滅,就不會有雜念、妄念、是非念,身與心直行智慧、直行願力。把果放在因地上面去修、去成,不必擔憂,就算你這一世不成佛,也會成就慧性的因。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宗教信徒與智慧行者】

宗教就是,收集心靈不具足、智慧不一的人,重新組合成一個團體。這樣的團體只有一個人可以帶領,其他都是徒眾。真正的修行,不叫信徒,都是智慧者,只是智慧的大小不同而已。最常見的宗教現象是,大師父走在前頭,後面跟著一群彷彿揪著臉、哭喪著臉的信徒,列隊奏樂,容易給人不好的想像,好像要...

 
 
 
【佛陀不是天才】

在一般人眼裡,天才彷彿是上天所派來,幫助人類示現智慧的。其實所謂天才,不過是腦意識中沒有遺忘過去的質因,但也不代表能全部記得。 任何天才都要後天的培養,若沒有好好培養,就會有半天才的現象,何謂半天才?五歲時是天才、十五歲變成人才、二十五歲變成庸才,因為沒有繼續保持天才的本質...

 
 
 
【飢來食睏來眠】

界體性無差別相,做事是修行、睡覺也是修行。「飢來食睏來眠,運水搬柴皆是佛性」,禪宗的智慧已經受大乘經典影響,要做到睏來好好眠、飢來好好食,那就不能浪費食、不能吞食、不能與眾生爭食。你能正確地食、正確地眠,與佛的覺並無差別。

 
 
 

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