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句集錦 - 【心的境界】
- Carol Huang
- 3月16日
- 讀畢需時 6 分鐘
【一】成就,來自於共同的喜悅。
【二】眼睛一睜開,要能見一切物相的緣起,成為精確的智慧,同時又不失寬容心、菩提心,才是真正的菩薩。
【三】不能因一時的不悅而氣餒,要依著長久的願力而前進;不去計較當前的喜怒哀樂,要能具備長遠的功德福德;要有遠景,而非短見。
【四】有了福報,還要有智慧、有更大的愛心、有更大的寬容的心。單有福報不能長久,福慧並進才能永恆。
【五】藝術有藝術的美,科學有科學的美,喜歡一個事物就是美,因為能感受美,所以能持續下去、專注下去。修行坐忘時是最有美感的,那是內在的空的境界、空的美感。
【六】修行為的就是要滅掉或轉掉自己的瞋心、貪心、癡心,不是滅絕所有的念頭,是滅絕所有的妄想,與其說滅絕,不如說是昇華成好的感覺、敏銳的感覺。
【七】不在於相的美醜好壞,而在於心的境界。
【八】觀看自己的心地是讓心地前進,因願力而前進、因智慧慈悲而前進。
【九】不該出現的地方出現某個東西,無明的人視而無睹,明的人看到了,知道其中必有因緣、必有蹊蹺。
【十】真假世人難辨。自心能明,才能與更明的佛菩薩有因緣;自心不去明,即便菩薩當前,你也看不到。
【十一】專注、精進,注入心。
【十二】一個人不斷罵你,就像毒蛇噴毒液一般,你轉開頭,讓他一直噴,噴到死,他有那麼多的毒液嗎?你不能跟他對應,一對應就中毒了。
【十三】所有的現象皆用菩提心地法來看,善惡就不會糾在一處,就不會挫傷、挫敗,就能相續累積到某一種境界。
【十四】戒律戒在心,不在相。如果相還很粗,相也要戒,相就是六根;根細的話,根與心不二,是心也是根,根塵識同時攝受、同時覺照。
【十五】自性能生法,所以能獨具慧眼。
【十六】覺照,不是有意批評他人、道人是非。但如果不存惡心,只以一顆寬大的、良善的心去評說,換言之,以法道人是非,就是一種好的砥礪。
【十七】要廣大、無邊、任運、無實,有寬大的胸懷、無邊的慈心,自在地運作、不執著因而無實。
【十八】不是不要分別,要正確地分別。凡是會影響眾人、影響自心的,要分別,分別以後不與他交會,就像H1N1,因緣不對,先隔離。
【十九】懂得用心,常觀照、常覺照,不以相取,只以心行。
【二十】說所有人的是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明是非的本,聽一個現象,不要聽現象裡的是非,要聽是非裡面的因,那才是智慧者應見、應關心的重點,而不在於現象。
【二十一】你不能改變別人,先改變自己;沒辦法掌握別人,先掌握自己。自己是什麼?是法性的自己,到哪裡都一樣是智慧的、喜悅的、前進的、崇高的。
【二十二】真,就是實際、具體、能受用。受用的是一顆喜悅的心、沒有障礙的心。
【二十三】行菩薩道,心裡要有一種確定,自知能夠達到,不用怕打雷、下雨、刮颱風。一年四季都有颱風、地震、打雷,怎麼打雷都打不到你,要知道你是有福份的。
【二十四】慈悲與智慧兩者相互並存,才能成為智者、菩薩、覺有情的智慧般若。
【二十五】修行不是現實用,也不能說沒有現實用。因為看不到,會覺得現實用不太多;如果真有用心在法上,用處就很多。
【二十六】你是為了眾生修行,不是為了你自己成就。你既已發願,就已經成就了,只是沒有等覺成就。
【二十七】不要說你怎麼還沒有成就,除非你還沒有醒。
【二十八】任何一事一物都要用智慧去作用,不能用煩惱去抵抗。
【二十九】心要能明,就不受外在影響;心要不明,這也不是那也不是,就會折騰自己、自討苦吃。
【三十】心不起伏時是可明的;一旦起伏,明的法也是法執。
【三十一】「我」很難消除,但若是願力的我,反而是在作用、化渡,不用消除。
【三十二】法無有高低,世間分別則必然有高低,因為世間若沒有高低難以前進,而願力法要是有太多高低也不能前進、不能成就,剛好相反。
【三十三】你的心裡不能只在意自己的喜樂,也要在意對方的喜樂,要讓彼此的喜樂相互為因,「你快樂所以我快樂」。
【三十四】小事大事基於人心本質高低。本質低的人,往往為小事抓狂,小事變成大事;本質高的人,有著比較寬容的心,大事等於小事。
【三十五】發願,等於對自己的意識、自性、人格做一種確定,不能說完全不變異,但變異性會大大減低。
【三十六】如果沒有能力只能自己渡化自己,就像小乘一樣,一個人在山上修行,不見都市不見人,老死不相往來,孑然一身、自度殘生、孤獨終生。
【三十七】如果外在有一連串的意外,要增加心識的接受度,不急不徐,才能守護四大、保持安康,不會因現象的撞擊而使身體四大(地水火風)壞掉。
【三十八】成就佛的覺量在於明佛本義,而非學佛口語。
【三十九】佛有正平等的智慧,最高標準的平等就是互通、沒有障礙,就好比一個空氣不會阻礙另一個空氣。
【四十】沒有願力,怎麼會有行進的動力?沒有宏大的願力,怎麼會有無量的心?
【四十一】本來只有四臂觀音,後來覺得四臂不夠,再發願,便化成千手觀音,這是概念式的延伸。菩薩不是某個具體的個體,而是願力的概念體。
【四十二】能一心一意向著一切諸佛、諸眾生,產生攝受力、集量力,此人必定是聖人。
【四十三】修行要能饒益眾生,饒益不是寬恕,是能知解、護持並且利益眾生。
【四十四】小乘原本是上座部的佛法,大乘是後來居上的。
【四十五】生命絕對不是現在才得的,從過去久遠就已經鋪下了因緣,現在的生命是過程也是延伸。
【四十六】活佛坐化不可信,不過是把自己弄成人體標本而已。
【四十七】信就是要信智慧,不是信教。很多人越信教越無明。信智慧才有自省力、有覺照力、有智能,才不會障礙。
【四十八】修行要在智慧上面得,不在智「相」上面得。相自然相應而有,但不能再做添加。
【四十九】一切煩惱都要和著願力智慧吞,不要和著分別計量吞。
【五十】你喜歡什麼就喜歡吧,不必收起自然的喜歡,前提是,不能眼睛閉著盲目喜歡。眼睛閉著容易執著。
【五十一】所有的經典都符合人性的緣起。
【五十二】中國有易經,也有難經。佛法裡的易經就是心經,佛法裡的難經就是華嚴經。如果你能將易經與心經一起讀、一起體會,那麼離明心見性就不遠了。
【五十三】聖人無夢,智人解夢,佛說夢,說一切皆夢幻泡影。
【五十四】為自己汲汲營營的事,就是個人的事。
【五十五】適得其所,適得最好的因緣就是菩提道。
【五十六】心不定時,很容易以色取相。
【五十七】有永世的佛陀,沒有永世的眾生。眾生即便再聰明,也是短暫的,因為有我,有我必然有損。
【五十八】和合的東西就會產生美感。
【五十九】心急,會產生無明,無明會產生無明的行,無明行必然產生無明業果。
【六十】生命要茁壯,一定要歷經風吹雨打。沒有遭逢障礙的生命,不可能茁壯。
【六十一】若一直用身,用不了心,身很快會敗。
【六十二】沒有腦筋的人被別人算命,有腦筋的人不會被別人算命。都一樣是人,他能算得了你的命?!
【六十三】外交官桌上一席話,可能帶來國家長久的平安,憑著三吋不爛之舌,就平息了一場戰事;將軍一出戰死了多少人,也只是暫時保住國家平安。誰更有功德?
【六十四】你可以不是科技人,但不可以沒有科技的頭腦,不能老坐在一處,對未來要有前瞻性的智慧。
【六十五】佛號能聞,佛法難聞。佛號只是音聲,不是佛智。
【六十六】光明的心地,沒有躲的意識,也沒有躲的現象。
【六十七】脾氣大的人都是好面子的,越有脾氣就越失面子,以後脾氣更大;不太講話的人也好面子,越不講話越好面子,最後更不想講話,變成孤獨的老人。
【六十八】有觀音菩薩的願力,你的身口意就都是觀音菩薩的化身。
【六十九】行住坐臥皆向菩提道,那麼,色身即是道場,無需深山野外。
【七十】正在證悟當中,要不就是正在毀滅當中。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