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品管】Carol Huang3月17日讀畢需時 1 分鐘沒有人不生病,也沒有人不無明,所以菩薩道要常常保持明,常常勘查自己的眼耳鼻舌身。該吃的吃,不該吃的不吃,自己的嘴巴要品管,意識更要品管。一個人,如果常常都要心理作戰,很累呢!不要加入很多心理,直心一點。你對我好,不要太記得;我對你好,也不要太記得,就這樣好來好去就好,所以就叫「無識」。
【逆子】有適當的愛的因緣,就不會有太多逆子。逆子得不到愛所以逆。愛不是一味姑息,要適當地承受不善,才能轉不善為善,不能一味只想接觸善良者。 上位者也一樣,用人不能一味只挑道德形象良好的人,能力強、魄力強但稍有品德缺失的人也要用。用人都用善良的,反而使不動,大家都之乎者也,都不確定,...
【理性與感性的課題】西方的語言是理性的總結,中國的語言是感性的總結。感性不一定是命定的,而是超脫的、自動自發的,應該要救他,放下身段就去救;理性的人,就會思量他是不是壞人,救他值不值得。 西方有這樣的命題:三個人同時落水,一個是你的妹妹,一個是你的愛人,一個是你的母親,你要先救哪一個?理性的人...
【母子罵飯】一個媽媽對孩子火大:「我好不容易做了飯,你不吃,根本是在浪費我的心思!如果你現在不吃,以後都不要吃!」孩子會記得,到了長大以後,餵媽媽時也一樣火大:「我做的飯,妳不給我好好吃,妳老太婆一個!」一報還一報,業果循環。 要怎麼讓他不循環?內在的心不能意作,不能連續性地起瞋心,不...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