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This site was designed with the
.com
website builder. Create your website today.
Start Now
首頁
伏藏閣
活動表
歷史活動表
社群媒體
法堂專區
More
Use tab to navigate through the menu items.
所有文章
法堂活動
願行覺觀
開示
佛與眾生
短句集錦
說文解「義」
妙哉譬喻
話說佛菩薩
透視眾生相
願 行 篇
覺 篇
觀 篇
藝術的心靈
科技的視野
生命的情懷
眾生與智慧
覺者心地觀
寶積智慧
畫龍點睛
偈語法要
【我正一切正】
發願,不是當敢死隊,是要有願的智慧,能見自、見他、見一切。我之為我,要是正的,一切皆正;我之為我,要是不正,一切皆不正。我要是不正,看世界的人都不正,看大家都是欺負我的,就只好跟大家拼了。我要是正,看大家都正,都是朋友,幹嘛要去拼、要去使壞?要使壞很累呢!不使壞好睡覺、好吃...
願 行 篇
3月17日
讀畢需時 1 分鐘
【常在法上,以願為樂】
修行,只要心具足了,舉手發心,從此以法為主、常常聽法、以智慧為覺照。每天不能只是抽空兩分鐘,不能初一、十五才來拜一下自己的智慧,每天都要7-11!常在法上,常常覺照,不會排擠其他該做的事務,反而讓其他的事務不會有障礙。常在法上是不讓自己的心忘記覺照、隨著無明一直去。已經生氣...
願 行 篇
3月17日
讀畢需時 1 分鐘
【生命中的軼事】
人的生命一定要有使命,其生命才有意義。即使在其成就生命意義的過程中,有一些荒謬,有一些詼諧,反而成其為趣聞軼事。一個音樂家,一個畫家,一個科學家,在追求其生命價值的過程中,總會做過一些荒唐事,但人們看重其最終成就,便不認其為荒唐,反而是一種軼事、有趣的事。
願 行 篇
3月17日
讀畢需時 1 分鐘
【不與俗情相共】
禪師是搞生死智慧的,不需要知道世俗的詩詞歌賦。詩詞歌賦是世俗人的感覺境界,譬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禪師是出世的、慈悲的境界,遠遠超過移情作用的情感、感覺。他可以不知道大文豪莎士比亞,但你只要跟他一說,他也能明瞭。他可以瞭解,但他不會跟世俗的感覺相共,共要共大的境界,...
願 行 篇
3月17日
讀畢需時 1 分鐘
【發揚更開闊的我】
你的人生有幾樣不平凡的感覺讓你珍藏著、回味著?如果感覺都很平凡、都很瑣碎,成不了磅礡的氣勢。不要只活在現實中,要有感覺,要能體會意境、心境、智慧的境、慈悲的境。境界不是說說而已,要去實踐、要有正確的心去實踐。有的人一做就有磅然大氣,有的人心態小,怎麼做都不起眼。不是要否定我...
願 行 篇
3月17日
讀畢需時 1 分鐘
【自心了了分明】
行者要能見真,不能只看到皮,沒看到真相。能看真相,就不會被世間世相所瞞,不會被自己的無明所欺,就能堅固相續。堅固相續的最高目的是要化渡眾生,自心已經了了分明,沒有陰霾,才有化渡他人的慈悲心、愛心、寬容的心。
願 行 篇
3月17日
讀畢需時 1 分鐘
【不要擋住陽光】
不要擋住人家的陽光,也不要擋住人家的智慧,不要擋住人家努力向上的緣起,也不要擋住人家的自由,更不要擋住人家發揮他的一己之長。不但不要擋住他,而且還要助長他,這才是行者應有的上承下化。
願 行 篇
3月17日
讀畢需時 1 分鐘
【喜悅性的願力】
沒有訓練喜悅性的願力,就會精神不濟。當你認為是不重要的、不喜歡的,你就會精神不濟,當你很喜歡的時候就會精神濟濟。興趣不同,指向就不同,道同才能謀合,所以一定要向著心,才有道,才能合。無明都是自造的,自己沒有極力的心,所以會無明。當你聽不懂,或沒有以喜悅的心專入,當然沒有辦法...
願 行 篇
3月17日
讀畢需時 1 分鐘
【鑽石與瓔珞】
秉持的「願」是無價的,不能用物價來論定多大價值。我的心對所有一切都是喜悅的,這樣的價值不能用鈔票、用物來論價,而往往論價值的東西都是沒有用的。一個藝術品上億,你看都不會看,那也沒有用;一顆鑽石一億多,你戴了會更沉重、更危險。那是什麼人戴的?可想而知,都是屬於花花世界的人戴的...
願 行 篇
3月17日
讀畢需時 1 分鐘
【趨向光明】
所有的星星都是石頭,被月亮、太陽照射久了而能反光。夜明珠也是石頭,它能攝受、吸收熱能,燈暗下來就會產生光,不是它自己會發光。迦葉又名飲光佛,久遠之前飲了諸佛菩薩的智慧光;觀音菩薩又名正法明如來,過去秉持一個正法而能明。用法去保持一顆正確的、喜悅的心,就能飲光,難就難在沒能相...
願 行 篇
3月17日
讀畢需時 1 分鐘
【人的使命】
你來世界幹什麼?一定要抱著人最重的使命,什麼使命?成就人被世界賜予的榮耀。世間人只能為了沈重的利益,不斷拼求,智慧低的怎麼拼也拼不成,智慧高但是太過的,或過貪,或過瞋,最後只會中風、中邪、自我暴斃。
願 行 篇
3月17日
讀畢需時 1 分鐘
【共生的意義】
一個人生存於世界,不能不思考龐大的生存的意義。就自身存在著的責任來看,你的存在是共同存在的一部份,非你一人可以獨活。有很多人,存在著等於不存在,因為沒有遠大的願力,就像青菜蘿蔔一樣,不管被吃掉還是沒被吃掉,都沒有想法。存在的價值,就在於你知道自己與眾生界共同存在,然後努力地...
願 行 篇
3月17日
讀畢需時 1 分鐘
【韓愈諫迎佛骨】
唐朝韓愈,抱持著儒家的精神,提出文以載道,並且攻擊佛教的現象。他本質上不是排斥宗教,是排斥宗教昏庸的現象。帝王為了迎佛骨,用那麼大的儀仗,花那麼多的錢,為什麼不把錢給老百姓呢!佛陀都已經涅盤去了,瞻仰一根指頭有什麼意義呢!韓愈據理力爭,卻被貶官,被驅趕到遙遠的地方。對帝王來...
透視眾生相
3月16日
讀畢需時 1 分鐘
【解中陰、化中陰】
冤鬼一直叨念:「你還我命來!你還我命來!」久久不去,讓聽的人毛骨悚然。如果是善知識看到中陰的現象,只說一句:「不要吵!我知道要還你命,我現在沒時間,別吵。」回應得泰然自若,中陰就沒輒了、無趣了,便離開,去找一個怕他的人。明一切不善,一切不善都會消散;不明一切不善,一切不善都...
透視眾生相
3月16日
讀畢需時 2 分鐘
【靠山】
藉著別人的光芒混飯吃,過去現在都有很多這樣的現象。有了一個靠山,吃的穿的都很舒服,靠山不見了,吃睡都不安穩。之前的喜悅、之後的冷熱,為什麼現象這麼大?因為你自身沒有功德、沒有慈悲、沒有智慧,必然會失去自在性。
透視眾生相
3月16日
讀畢需時 1 分鐘
【自掃門前雪】
不應有對峙心,只應有和合意。世間若是對峙就可以和平,那麼早就沒人了,都戰死了。就是因為對峙沒辦法帶來和平,才慢慢產生非對峙的觀念,「天賦人權」、「自由、平等、博愛」才有可能產生。 中國幾千年來接受道教、佛教,本來就是博愛的,可是沒有實施於社會,都在山上實施,對著鳥博愛、對著...
透視眾生相
3月16日
讀畢需時 1 分鐘
【二十年後的懺悔】
真實的故事:某個南部的人二十年前在一家台北的書店買書,結帳時,店老闆一時疏忽多找了他幾百塊錢,等於買書不用錢,老闆還倒貼了一些,此人心知肚明,一時貪小便宜,便迅速收下走人。二十年來,為了那不該貪的幾百塊錢,他的內心善惡交雜、耿耿於懷,事過二十年,終於決定前來懺悔。老闆不認識...
透視眾生相
3月16日
讀畢需時 1 分鐘
【佛陀紀念館】
眾生要是無明,佛陀紀念館那麼大也沒什麼用,不過多了一個遊覽勝地,真的會有很多人去遊覽嗎?也未必,太空曠了,沒什麼好看的。還不如小廟,進去很溫暖、溫馨,到處碰到人。弄一個紀念館是星雲的願力,想要振振台灣的地緣,以後快要沉落的時候,盼佛陀保佑不要沉,如此而已。
透視眾生相
3月16日
讀畢需時 1 分鐘
【豪宅裡的淒涼】
一棟豪宅、一塊好地,左青龍、右白虎,這是風水,但不是什麼人都適合住進去,還有看不見的風水。買的人有這個運,沒這個命,他能買,但不一定能住。租給別人的時候,人家住得好好的;他自己一住進去,卻常常不快樂。為什麼?一兩個人住一兩百坪的豪宅,人丁單薄,冷颼颼的,一進去非常淒涼!如同...
透視眾生相
3月16日
讀畢需時 1 分鐘
【住公寓的和尚】
台灣現在有很多奢侈的佛教道場,偌大一個道場沒有人住,一個月或是半年才辦一次法會,平常都在養蚊子,實在是浪費人民的財產。中國過去的道場沒有那麼富麗堂皇,當時的禪宗道場根本是野篷、茅篷,寺廟的大殿稍微弄點雕飾、鑿刻,是供世人拜佛的,其他僧人都住草堂、茅房。現在的和尚不住寺廟,都...
透視眾生相
3月16日
讀畢需時 1 分鐘
bottom of page